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团队培育出发光真菌
发布时间:2021-11-25
图为人工培育出来的荧光类脐菇菌丝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图为黑暗条件下的荧光类脐菇菌丝闪闪发光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团队目前已成功分离获得了荧光类脐菇菌种,经腐殖质栽培发现,菌丝具有较强的荧光,可以制作科普产品满足大众观赏的需求。
据介绍,自然界约有700多种生物可以自身发光,主要包括微生物中的发光细菌种类,海洋生物如水母、乌贼、鱼类、虾类,少数昆虫如萤火虫,极个别植物种类和一些真菌类群。生物发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发生化学或生物学反应后产生的光能信号,主要有含荧光素酶的细菌、真菌、昆虫等;二是被激发后产生的光能信号,主要有含荧光蛋白的水母、珊瑚、水螅等海洋生物类。
全世界目前报道共有发光真菌种类108种,主要种类有类脐菇、小菇属、侧耳属、蜜环菌、光茸菌、丝牛肝菌属、胶孔菌等类群。中国发光真菌约有30种类,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迄今发现了3种发光真菌,即东京胶孔菌、丛伞胶孔菌和荧光类脐菇。
针对真菌为什么发光这一科学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子实体(即蘑菇)发光是为了吸引昆虫传播孢子,但这无法解释菌丝发光的原因。目前,科研团队正在攻关真菌发光的机理,希望不久的将来真菌发光基因可以导入花卉,培育发光观赏植物新品种。
图文综合来源于中国新闻网、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