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京888.3app(中国)精粹有限公司-GREEN LIFE



中国香菇产业发展“十四五”(2021-2025)规划(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0-11-13

114日,在河南西峡召开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三届一次会议暨中国香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会。会上发布中国香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请业内同仁提供宝贵意见建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香菇是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中产量最大的菇种。香菇产业具有循环、高效、生态的内在特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保障国民健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香菇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中央把香菇作为脱贫致富重要产业,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香菇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我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品种。

(一)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香菇产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认可和高度重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产品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等产业201910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建国以来首次官方主导的香菇产业发展情况调研。20206 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指导意见》指出食用菌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求切实保障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2020 6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推进贫困地区香菇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这些政策密集出台即是对香菇产业在实现全面脱贫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发展香菇生产给予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产量显著增加

十三五时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支持,我国香菇产量快速增加,从2014年的545.8万吨,增加到了2018年的1043.2万吨,增幅达到91.1%。同期,香菇总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从16.7% 提高到 27.5%。目前,我国香菇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比例提高到95% 以上,产值超过1千亿元,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千万人,已经成为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

(三)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我国香菇产区向贫困地区快速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中,有一半以上选择了香菇作为支柱产业。目前,香菇生产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形成了以河北、辽宁以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基本实现了对大中城市的周年供给。

(四)出口数量持续增长

十三五时期,随着东南亚、俄罗斯等新兴消费市场需求增加,我国香菇出口量稳步提升,并且已彻底摆脱了以日韩为主的出口模式。按 1:10的干鲜比例将干香菇折换成鲜品计算,2003年共出口约20.0万吨,主要出口国是日本和韩国。2018年,我国香菇出口数量达到137.1万吨,较2014年(69.9万吨)增加了69.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排名第一位的是越南,出口数量是51.8万吨;其次是香港(43.1万吨)、泰国(14.8万吨)和马来西亚(9.4万吨),日本和韩国分别下降到了了第5位(5.6万吨)和第6位(4.7 万吨)。另外,出口产品转型升级,香菇菌棒贸易以年2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2018年已远销全球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速度加快,我国居民购买能力和香菇消费量显著提高。我国香菇消费量由2014年的

475.9万吨快速扩张到了2018年的906.0万吨,增加了90.4%。人均年香菇消费量由3.48公斤,增加到了7.35公斤,增幅达到111.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

(六)育种环境显著改善

十三五时期,我国香菇育种权保护制度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 4月原农业部把香菇纳入到《第十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育种人的维权意识显著提高,截至2019年底,共有17个香菇新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其中国内科研院所10种,国内企业1种和国外企业6种。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规模化经营主体对优良农艺性状菌种需求的增加,我国育种技术快速发展,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布了香菇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推进分子育种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胶囊菌种、液体菌种已进入实用阶段,SSR标记开始应用于香菇商业菌种鉴别。部分企业组建了专业育种团队专业开展香菇育种工作,并且开始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现代香菇菌种市场初见雏形。

(七)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随着劳动成本上涨以及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技术、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要素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在作业方面,从培养料预湿到接种,乃至产品分选等环节,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全程或部分代替人工操作已成为常态。2019年集装袋、上架、灭菌、接种、刺孔、脱袋等工序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面世,节约用工70%以上。部分企业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对空气温湿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了终端远程控制及全产业链的智慧化决策、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

(八)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 时期,部分产区出现了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菇农合作社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购置机械设备,承担香菇菌棒生产,小农户负责出菇管理的设施制棒+自然出菇的种植模式,既克服了小规模分散化家庭经营的品质低劣等问题,又通过“N 统一模式提供全产业链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香菇品质,实现了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截至2019年底我国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有416家,其中年产500万棒以上的企业超过 50多家,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提升到香菇总产量的10%左右。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调整。

(一)香菇产业发展前景

1.产业地位将大幅度提升。十四五时期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仍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主要工作。2020年上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求继续帮扶已脱贫地区,尤其要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和边缘村镇提供服务,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香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产品,投资见效快、收益率高,将会在防止贫困户返贫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富农作用。

2.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香菇是一种价格弹性较高的绿色农产品,消费者对其价值的认知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决定产业发展主要因素。十四五时期,随着国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常态化,消费者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的营养食品,香菇内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另外,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倍,就香菇消费而言,城镇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是60.6%,预计2050年达到71.2%,意味着未来高收入人群比例将增加10.6个百分点,香菇消费市场规模也必将随着国民整体收入水平和城镇居民数量的变化而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3.国外消费市场将快速扩张。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率增加,大量亚裔移民和留学人员涌入西方国家,同时也将香菇消费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使得香菇独特的风味和药膳价值得到认可。另外,随着香菇现代栽培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香菇跨国贸易更加便捷,部分国家的香菇逐渐从奢侈品成为必需品,从亚裔社区走向了当地主流族群社区,香菇消费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但总体来看,国外香菇人均消费水平不高,即便是在香菇消费大国的日本,年人均消费量也只有1.7kg,发展潜力巨大。

(二)香菇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行业发展缺乏有效规划。香菇产业发展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各地政府之间未能建成有效的交流机制,菇农、菌商、企业盲目发展状态,产量忽高忽低损害菇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生产、市场等信息残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难以为决策机构、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者提供有效帮助。

2.菌种市场混乱问题突出。小规模菌种生产仍然是各产区主要的菌种供给方式,在缺乏有效质量保障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菌种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时有劣质菌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发生。在菌种市场上,侵权情况非常严重,随意扩繁随意命名情况屡见不鲜,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的问题大量存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仍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维权成本高与惩戒力度低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客观上削弱育种人的创新意愿,制约了产业发展。

3.菌材供给日渐乏匮。2016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批复》(国函〔201632号)审核确定十三五时期森林采伐限额是2.5亿立方米,较十二五 时期减少了6.2%20173月原国家林业局宣布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意识大幅度提升,部分山区县开始限制木材砍伐,一些香菇产区的菌林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木屑紧缺、产业萎缩。新兴产区依靠外地购入原料或者采用果木替代适宜树种已非常普遍,部分产区果木用量甚至达到了木屑比例的50%以上。但是,按照每袋香菇用栎木1.25kg1m3栎木按0.7t计算,每生产1亿袋香菇,约需要17.9 m3木材计算,我国现有菌材林资源难以支撑香菇可持续生产,木屑价格将呈现上涨趋势。

4.适宜从业人口持续减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速度加快,2019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484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6%,较2015 年分别增加了10.0%4.5个百分点。全国16-59岁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双双下跌,2019年分别是89640万人和64.0%。同期,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快速增加,2019 年分别是25388 万人和18.1%。全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的快速流失,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到了5516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了39.4%,较2015 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其中,香菇种植劳动量大,青年人流失速度尤为突出,浙江省菇农平均年龄已经高达58岁,40岁以下的较少。未来,随着目前菇农的持续老龄化,部分产区可能要面临日韩等国经历过的香菇生产后继无人,产业断崖式下跌的危机。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香菇生产模式由小规模农户生产向设施制棒+生态出菇 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发展缓慢,对适宜育种、栽培等技术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原有栽培模式的技术集成和规模化运用,关键性重大技术还有待突破。香菇专业人才短缺,科研和实践脱离,新技术难以落地等问题时有发生。企业缺乏资金、人才和自我创新动力,导致技术创新长期滞后行业发展。

6.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弱化。目前,我国香菇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农技推广职能弱化的状态,难以支撑香菇产业发展。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农技推广体系被划给乡镇管理,出现了农业系统想管管不到,乡镇想管管不好的尴尬局面。基层科技人员参与当地政府日常事务,身兼数职,造成技术推广的职能和自身业务技能被淡化。绝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缺乏资金培训。同时,大量省市一级香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距离农村较远,难以满足众多原子型的小农户需求。

7.产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香菇生产在菌种选育、原料配比、运输、出菇管理等环节的标准不多,还存在研究滞后于技术创新,标准内容重复交叉,指标不统一,不能覆盖产业链全要素等问题[部分标准和实践差距较大,执行难度较大,始终无法落实,甚至有些标准制定出来后就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8.菇农经营收益持续下降。国内外市场增长速度未能与香菇产能快速增加相匹配,市场整体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特别是随着扶贫攻坚项目相继获得审批,大量香菇上市对现有市场产生冲击。 十二五时期我国干鲜香菇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但进入十三五之后,随着香菇产量快速增长,干鲜香菇市场价格显著下跌。2019年,全国鲜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11.1/kg,较2014年下降了10.8%,干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84.5/kg,较2014年下降了17.0%。但是,受到城镇化、老龄化和菌材原料短缺等要素结构变化的影响,香菇生产的原料、菌用物资和人工成本却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导致香菇经营效益普遍下滑。

总体来看, 十四五时期我国香菇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实现香菇稳定发展、菇农持续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落实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合力开拓香菇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坚定不移的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香菇产业现代化,做强香菇产业、富裕菇民、振兴乡村这一主要目标,以深化香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菇业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强化香菇产业科技支撑、不断延伸香菇产业链、价值链、加强生产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香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香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全面提升香菇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确保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 坚持市场导向

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发展香菇产业,明确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形成产业结构协调、市场销售畅通、经济效益持续的香菇产业发展格局。

(二)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严格实施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构建绿色香菇产业生产体系,增加优质香菇产品供给,助力乡村振兴,菇农增产增收,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三) 坚持科技创新

加快先进适用菌种、栽培技术、设施设备等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引导香菇生产主体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香菇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三、发展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第二个一百年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香菇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特点,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确保到 2025 年底,高质量香菇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

香菇产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系统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优势布局、突出特色和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宜种则种,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的香菇产业主产区,不断优化香菇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行业稳步发展,确保香菇产量年均增长2-3%

(二) 切实加强产销对接

多措并举,加大批发市场建设,推动贫困地区香菇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走出去,与流通商、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连锁酒店等建立联系,积极推进香菇电商、微商等新业态发展,拓展销售渠道。

(三) 延长产业发展链条

实施香菇产品分等分级,切实推进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香菇衍生产品、保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挖掘香菇产业文化内涵,发展香菇创意园区、采摘体验和产业观光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和发展香菇生产大户、菇农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由散户生产向联合合作生产转变,积极推进设施制棒+生态出菇生产模式,通过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

(五)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关键技术引进和技术集成攻关,提高香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培育香菇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

第三章十四五时期推进香菇产业发展的措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检验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时期。我国香菇产业发展面临消费需求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经营体系升级的巨大挑战,必须提供高质量产品、完善高效益产业体系和高效完备生产经营体系,实现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产业优势以稳定数量、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为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合理布局,调整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改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一) 合理规划香菇产业布局。依据各地气候条件,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接合香菇产业发展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结构、容量,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差异化发展,促进太行山南麓、黄淮海平原、武夷山区周边、四川盆地、秦巴山区5大香菇优势区域稳步发展,提升种植效益。推进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新型产区解决技术瓶颈,实现菌林资源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衡化和优势化。

(二) 推进生态香菇产业建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有机、绿色和生态香菇生产,加强对生态香菇种植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通过增加套种植被,配套灭虫灯、生物激素等病虫害防治设备,打造绿色生态香菇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建立完善香菇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建设香菇质量安全检测相关设施设备,构建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菇农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认定和产品追溯系统建设。

(三) 推进种植模式转型升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组织带动小规模菇农发展,实现降本增效;继续推广设施制棒+自然出菇种植模式,通过社会化分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技术、市场优势和小规模菇农的劳动力优势,解决分散家庭经营的品质不高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改善香菇品质;提升香菇生产装备化水平,推动工厂化生产、半工厂化生产等模式,减少自然环境、劳动力因素对香菇产业发展的约束。

(四) 完善菌种市场营商环境。完善品种权保护制度,推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把品种权益范围由品种繁殖材料的商业生产和销售扩大到授权品种的收获物及其加工品、派生品;延长品种保护期限,明确小农户概念和范围,防止权力泛化;加强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产权观念;推动行业组织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各地违法案件,提升品种权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推动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合作,牵头成立菌种鉴定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委员鉴定品种质量,为品种权人在诉讼中提供专业化调查、取证等服务。

(五) 增加菌用材有效供给。根据香菇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做好香菇菌用材供给规划;国家林业部门及各级地方主管部门应要求香菇生产企业按照其生产规模,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配套种植相应规模的菌材林,并且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大力推动菌材林基地建设,支撑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石漠化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种植菌材林,打造菌材林供应专业县(乡村),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新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加强果树、秸秆等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度提升香菇菌棒中果木比例;在贫困地区适度放宽菌用材砍伐限制,允许以乡镇为单位统筹使用农户自用木材砍伐指标。

(六)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香菇生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增加菇农工资性收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香菇深加工产品,建设全产业链、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香菇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熟化工艺、降低成本和制定标准不断开发高附加价值的香菇快消品、即食食品;强化基础研究,引导发展以香菇保健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以香菇为载体的创意农业,把香菇产业发展纳入到农业三园一体、特色农业小镇、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和当地乡村旅游规划,依托优势自然资源,促进集香菇生产、科普教育、避暑度假、养生休闲、餐饮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园建设,推进各种形式的香菇小镇、食育中心发展;设立香菇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强化对香菇三产融合项目的财政支持。

(七) 推进香菇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保护、传承、弘扬和利用香菇文化。组织历史传统产区收集和整理香菇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技艺、生产流程,香菇有关民歌、谚语、俗语、术语和故事传说和书法家、艺术家的香菇有关作品。鼓励创造香菇有关书法、歌曲、舞蹈和戏曲等有关艺术作品,提升香菇元素在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中的使用,促进文化增值。推动香菇文化和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新技术开展创造、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培育形成香菇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鼓励具备条件的产区建设香菇题材博物馆、文化馆、主题公园和主题大道等,保存、传播香菇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历史;弘扬香菇之源文化,持续推动开展香菇始祖朝圣活动,推动申请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展开,巩固和提升中国香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适时开展国菇评选工作;促进与海外相关民间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香菇主题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香菇文化产业发展。

二、强化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加强监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营造适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整合资源,系统设计财政支持政策,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关键发展能力、激发内生活力,开展集约化、标准化香菇生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大规模香菇菌棒的工厂化生产,通过工厂制棒+生态出菇的组织模式,加强与菇农的链接。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菇农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香菇产业的引领作用。

(二) 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建设全国香菇家庭农场名录数据库,逐步完善经营人员、经营规模、示范评定等基础信息,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家庭农场名录信息采集、典型监测、发展分析体系;支持家庭农场参与香菇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自建或联合建设集中菌包生产、培养、出菇、分拣、烘干、保鲜库、冷链运输等设施;健全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香菇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等服务工作。

(三) 提升菇农合作社服务能力。鼓励菇农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带动菇农开展规模化生产,培育自有品牌;鼓励菇农合作社加强香菇初加工、仓储物流、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鼓励菇农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服务领域,建设运营扶贫设施,参与扶贫工作,增强菇农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鼓励同业或产业密切关联的菇农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单体菇农合作社。支持菇农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 积极发展规模化企业经营。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大规模香菇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兼并、整合等方式做强做大;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新建等形式合作开发,建立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市场流通渠道,借力发展,实现基地和市场扩张,实现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开展企社对接扶贫攻坚行动,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设香菇扶贫车间,增加贫困户就业增收机会;积极培养新型职业菇农,并纳入到实施新型经营主体轮训计划,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五) 鼓励开展香菇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引进优良品种、采用新技术、开展品牌化经营;鼓励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开展香菇产地初加工、主食加工,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烘干等设施;支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菇农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集成中试、加工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改造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推进香菇深加工,加大香菇综合利用,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增加附加值。

(六) 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完善扶持标准和条件,选取有基础的新型经营主体,整合资源集中配置,扶持做强做大;根据实际需要,从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抽调精通经营管理的骨干人员,组成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组进驻新型经营主体,帮扶发展。

三、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市场空间

(一) 推进产地市场转型升级。根据香菇产区发展区域市场流通的实际需要,建立设施齐备、交通便利、服务完善的区域性香菇交易市场,促进产销结合;完善香菇物流体系,保障交易市场的服务质量,逐步实现香菇交易信息流、物流、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打造多个现代化的区域性香菇交易集散中心。

(二) 稳步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各类香菇生产经营者建立香菇信息平台和移动营销网络,通过购物网站、微博、微信等电商平台对香菇进行宣传,缩短流通环节,形成短链销售渠道,扩大销路。加强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培训,传授香菇电子商务运营技术与经验,加大香菇电子商务普及度;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电商促销活动中,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为香菇品牌加温;根据香菇生产特点,制定香菇电子商务操作规范,加强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电商销售,对地域品牌的网络销售实行认证制度,统一分级、统一标识、统一定价制度,维护香菇及衍生产品的市场形象。

(三) 加强香菇品牌化建设。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认证机构做补充的香菇品牌支撑体系,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自主品牌为补充的香菇产业品牌综合体系;牢固树立质量兴菇、品牌兴业理念。鼓励支持品牌策划,重视品牌打造,重视品牌宣传,提升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竞争力;鼓励地方政府规范香菇区域品牌的制定、准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以之为纽带整合相关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合力,深化香菇品牌形象建设,强化品牌宣传力度,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和自主品牌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四) 扩大产业社会影响力。以产区政府、行业协会和各类信心工业经营主体为主导,组织公共品牌或企业品牌宣传、推介,结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活动,依托新闻媒介,强力打造国菇品牌形象,提升国内外市场的香菇知名度;搭乘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平台,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国内外开展大范围、高水平、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展示我国香菇产业形象、进行品牌营销、推介主产区香菇,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基础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标准体系为引导,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现香菇资源的高值利用,延伸扩展香菇产业链,推动产业倍增式发展,实现传统菇业向现代菇业的跨越。

(一) 加强优良种性品种选育

研发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短菌龄,高产量、高品质、高敏感度的香菇新品种;促进专业化规模化菌种生产企业组建研究院所,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参与制定菌种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评价的标准,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兼并现有的科研机构,选育新品种,满足市场对高农艺特性品种的需求;提升公益性科研机构的育种基础研究能力,促进香菇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和壮大研究队伍,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不同温型、不同基质和不同用途的定向育种和品质育种中的作用;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法自主取得植物新品种权,丰富我国香菇菌种数量和质量。力争十四五时期解决我国香菇菌种稳定性问题,并培育出3-5种新品种。

(二) 加快现代化生产技术研发

以市场需求先导,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探索改进栽培工艺,寻找投资与收益之间的适宜经济参数,构建高效香菇周年生产模式;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将自身拥有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与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成果优势相结合,共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团队,从菌种、原料着手逐步规范生产标准;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的人员交流,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的方式,吸引在校学生以及老师参与企业日常生产工作,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逐步建立标准化运营机制;派遣企业技术人员去高校学习,提升业务素质;组织科研骨干走出国门积极学习、吸收、引进国外香菇菌种,菌种保藏和周年生产技术。开展香菇食用与安全品质评价、调控与减损保鲜机制研究,研发智能仓储物流、减损保鲜、新型保鲜与包装材料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香菇监控在线化、物流保鲜智能化;通过知识产权转移或者合资建厂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开展香菇工厂化自动化栽培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

(三) 加强精深产品技术研发。开展香菇加工副产物(废弃菇、菌渣等)的化学与生物学物质基础研究,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与装备,提升香菇加工副产物资源的生物利用度;开发香菇调味品、休闲食品、冲调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深入系统的研究香菇成分及生物活性,研制精准化栽培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价值的系列香菇精深加工产品,改变全国香菇高产量低产值的现状。利用香菇营养均衡可作为辅助治疗慢性、流行性疾病的特点,为国家全面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通过功能成分挖掘,构效分析以及活性作用机理研究,开发功能明确的香菇保健品、药品。

(四) 完善香菇标准化体系。围绕香菇产业链的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按照产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构建与产业发展和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清理、精简、整合重复标准和指标不统一标准,修订技术内容老化标准,优化标准内容,根据现有技术储备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制定一批内容合理、技术先进、指标明确的菌种、栽培、保鲜加工、产品、贮运流通、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标准;发挥各省(区、市) 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协会、香菇企业和交易市场职能及优势,做好已发布实施标准的宣传、咨询工作,让使用者、管理者、监督者知标准、识标准、用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职能加强上游香菇菌种质量的监管,下游加强对香菇市场的管理,中间抓标准化生产管理,定期不定期抽查标准执行情况,制定一系列标准执行政策。

(五) 健全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主产区范围内,以县为单位构建香菇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菌用物资销售企业和技术能手的数据,为菇农就近提供技术来源服务;主产区设立香菇技术服务站,在生态环境相同地区设立跨地区服务站,承担香菇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组织农民培训等公益性活动;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菇农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加强科技推广力度,示范标准化栽培、提高香菇品质;设立柔性流动专家岗位,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并且开设网络平台、微信平台,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拉近农户与专家距离;完善保障机制,将农技推广所需经费纳入到县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障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日常运营经费充裕。

五、拓展国际市场,促进提质增效

国际香菇市场空间广阔、消费潜力巨大,尽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国香菇出口在短时期受阻,但依然是 十四五时期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 扩大香菇出口规模。鼓励香菇鲜品和干品在维持对日韩传统出口市场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市场;逐步提升各类深加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提升企业附加值;鼓励出口企业以品质、信誉为基础打造自有出口品牌,提高中国香菇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出口企业经济效益。

(二) 鼓励进军国际市场。鼓励香菇和香菇菌包生产企业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再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点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鼓励香菇菌棒生产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自有菌种,制定种植标准,提升整体种植效益;重点提升日本、韩国和美国市场的菌棒占有率,拓展中东欧和东南亚等成长性市场,探索进军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

(三) 健全出口保障体系。政府和行业协会积极收集主要香菇进口国经济、社会等基本信息,为出口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参考;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活动,拓展企业视野,增加对外交流和商贸合作机会;积极参与对外贸易争端协调工作,应对海外市场不公平竞争,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

(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与主要香菇进口国的深度合作,引导我国香菇技术、人才、设备、产品全面走出去。充分发挥国际蘑菇学会及北京办事处的作用,加强交流形成有利于香菇出口的外部环境。

六、完善支撑体系,提供有效保障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利完成香菇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全行业和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正确把握形势,提供有效保障措施。

(一) 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聚焦香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菌棒生产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等示范和推广项目,鼓励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新模式;降低中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成本,把工厂化香菇专用机械设备纳入到农业机械补贴目录,把香菇菌种纳入到主产区良种补贴,把香菇工厂化和半工厂化生产经营用电按照农业用电计算;完善香菇种植收入保险制度,降低香菇种植风险。

(二) 强化行业组织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各级食用菌行业组织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会分离;提升行业组织的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行业统计和行业调查研究质量,精确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产业博览会、供销对接会、料理大赛等活动,提升香菇产业社会影响力,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 完善香菇信息化平台建设。从服务企业和市场出发,通过互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为香菇生产、价格、交易、融资、技术和风险的监控提供服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传递行业诉求,推动香菇入选国家统计局的重要农产品统计目录,以更为客观精准的方式,开展生产规模统计。

(四) 加强香菇产业学科建设。构建完善的香菇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结合我国香菇生产实践需求开展知识积累和理论创建,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框架、技术内容和理论原理为我国香菇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原始创新动能;完善香菇学科的方法体系和培训体系;完善香菇学科的制度体系,加快香菇专业人才培养,为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   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会员企业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继续开展《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推进香菇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成员企业组织开展现代化香菇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等内容的专业培训,提升香菇从业人员管理理念,不断向产业输送新型职业菇农;支持专家、技术能手深入菇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菇农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新普京888.3app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