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京888.3app(中国)精粹有限公司-GREEN LIFE



“蕈菌先生”助推中国香菇“香溢”世界

发布时间:2018-01-17


图片关键词


张树庭教授荣获2015年“白玉兰荣誉奖” 

20余条色彩缤纷的蘑菇图案领带、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亲手烧制的“草菇”瓷器工艺品、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用菌主题邮票……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一间“菇菌”学术精品珍藏馆别具特色。从文献手稿到奖状聘书,从老照片到艺术品,均由澳籍华人、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捐赠。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帮助中国打赢蘑菇翻身仗,到而今为上海培养对标国际的食用菌产业人才,年届九旬的张树庭教授被称为“蕈菌先生”“食用菌的传教士”,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白玉兰荣誉奖”、国家“国际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等。

授业:“蘑菇产量”高增长

“我出生在山西省原平市,抗战期间家乡被日本人占领,我和家人逃难来到上海,在当时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住过三个星期。”张树庭对这座繁忙的海滨城市记忆犹新,也正是在上海,他登上离开大陆的轮船。

上世纪70年代,张树庭因对草菇的学术研究和商业种植,声名鹊起。1976年,46岁的他作为“国际学术访问团”成员,应邀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这也是他少年离乡后首次回到故土。  

1978年,张树庭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担任生物系主任,他应中国轻工业部邀请再次访问中国,开办第一届食用菌种植和生物学培训班,主讲双孢蘑菇的科学种植,介绍欧洲国家的栽培进展。当时,中国只有一个食用菌专业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因此,在北京培训课程结束后,张树庭第一时间前往上海。  

“早在1928年,双孢蘑菇就首次引入上海,但之后由于战争等原因,产量停滞不前,仅作为昂贵的蔬菜供应少数大城市。”在考察一些菇房后,张树庭认为,国内食用菌生产有很大提升空间。 

“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堆肥太过原始,没有应用二次发酵;二是母种没有经过筛选,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培养室设备落后,不能控温控湿。”之后,张树庭经常利用学期间隔或公共假期,到内地访问和讲学,教授栽培理论,指导生产技术,赠送珍贵菌种,传播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毫无保留地分享丰富学识与研究成果。  

在他的帮助下,一种标准化的双孢蘑菇种植模式构建起来,并在全国各地推广,中国双孢蘑菇产量显著提升,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掀起种植和栽培的高潮。张树庭还建议轻工业部建立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加强技术推广工作。蘑菇出口数量激增,也直接助力中国外贸创汇,张树庭被聘为国家轻工业部顾问,并被授予“国际合作奖”。

图片关键词

 

定论:“香菇之源”在中国

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的《惊蕈录》一书,开创了日本香菇铊目法技术立论之先河,也使得学术界一度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  

张树庭对此非常怀疑,自从上世纪80年代大范围走访中国后,在与许多菇农的接触中,他愈发意识到澄清香菇栽培起源的重要。查阅农书典籍,专门赴日考察,张树庭研究后发现,中国栽培香菇的历史更早,传入日本后得到修改和完善。因此,“香菇之源”在中国!  

张树庭据理力争,他与美国著名蕈菌学者迈尔斯共同撰写《中国香菇早期栽培的历史记载》一文,发表后引起全球关注。鉴于张树庭在国际蕈菌界的威望,以及确凿的史料佐证,日本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不仅还原了香菇栽培历史,而且弘扬了中华蕈菌文化。  

“中国将成食用菌强国”,这是1985年媒体对张树庭专访报道时的标题。其实,早在7年前初访内地,张树庭就有预言:“在中国科技人员和菇农的努力下,中国到了21世纪将可成为世界上生产食用菌的超级强国。”  

张树庭积极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在1981年悉尼国际食用菌大会上,主办方邀请张树庭在每个东南亚国家提名一位科学家参会,“能否在已提名的名单中增加一名中国的科学家?”在张树庭的推荐下,最终有两名中国专家与会,这是中国食用菌科学家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  

1988年,张树庭主持的第一届国际蕈菌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对中国香菇产业发展产生浓厚兴趣,会后掀起一股考察、投资大陆食用菌的热潮,并签署成立了“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对促进学术交流、投资合作发挥作用。  

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万吨;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3500万吨,产值高达2742亿元,中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张树庭“中国成食用菌超级强国”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 

图片关键词

助推:“上海菇业”大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到浦东,那里还是一大片农田和土房,刚从荷兰引进了温室大棚,谁能想到现在摩天大厦林立,变化之快不可思议!”张树庭感叹,虽然经常来上海,但每一次这座城市都是新的面貌。“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魅力。”  

张树庭最近一次到上海,是去年12月下旬,为今年11月12至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而准备。这是上海第二次主办这一全球食用菌界最重要的大会,早在2005年,在张树庭教授的支持和倡导下,第五届国际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在上海举行,成为世界食用菌界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专业大会,也是中国食用菌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上海不仅是大会的主办方,而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谭琦,还当选了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学会的主席。”张树庭欣喜地说。这标志着上海已经能够为世界食用菌产业输出核心人才,与他长期倾注的心血密不可分。  

多年来,张树庭将多位在国际享有盛誉的食用菌专家学者请来上海,并推荐和资助多名上海专家学者赴国外参会培训,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科技工作者,他们也都成长为上海菇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在上海市农委的支持下,上海建设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举办国际培训班,向国外学员介绍中国食用菌的传统文化和栽培技术,张树庭教授不顾耄耋高龄,每年亲赴上海授课,还将毕生收藏悉数捐赠,建成“张树庭教授学术精品珍藏馆”。  

第一批回中国开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的授业者、第一位引进双孢蘑菇二次发酵技术的传播者、第一位推广废棉栽培草菇技术的发明者、第一位在中国引进推广凤尾菇的先行者、第一位定论“中国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起源地”的考证者……  

“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实;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张树庭教授曾用一首小诗描述食用菌的特征。坚实的意志、宝贵的品格,不正是这位“蕈菌先生”的写照吗?

来源‖新民晚报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新普京888.3app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